俗话说:"同甘苦,共患难",人往往在艰苦的环境中,心越能凝结在一起,劲越能往一处使。然而能共同承担艰辛,却不一定能共同享受利益,在利益分配上往往各自打着各自的小算盘。这种事用在汉高祖刘邦身上最贴切不过了。在打天下时,对用得着的人大手笔投入,许重愿发重誓,使得手下的文武百官都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力,等到真的打下了江山,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,对待功臣们却又是另一种态度,这是他的手下功臣们绝对想不到的。
刘邦是有名的混混出身,识字不多,打仗不行,却能领导着一群最卓越的文臣武将,在用人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。韩信被撤销楚王封号、贬为淮阴侯后,他和刘邦之间有一段精彩的对话--两人有一次在一起谈论韩信及将军们的带兵能力时,刘邦问韩信:"你看我能带多少兵?"韩信不假思索的说:"十万。"当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时,韩信说:"多多益善。"刘邦笑着对韩信说:"你带兵多多益善,为什么却被我擒获了?"韩信沉默了一会儿说:"您不能带兵,却善于带将,这是我被您擒获的原因。"从两人对话中,我们不难看出刘邦善于用人的才能,这也是他在楚汉战争中以弱胜强的原因。
(相关资料图)
刘邦的用人,不外乎是收买、拉拢手下。举个例子,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时,向刚刚占领齐国的韩信求救,韩信趁机提出要当齐王,刘邦虽然心里不痛快,但还是答应了韩信,把齐国封给了他,才换取了韩信的出兵。不光韩信这样,彭越也和韩信一样,在得到了刘邦的许诺以后才出兵攻打项羽。这时如果刘邦心疼封地,不答应韩信、彭越们,是换不来垓下大捷的。垓下大战,项羽自刎,刘邦大获全胜,他马上跑到韩信军营,夺了韩信的兵权,可见他对韩信是不放心的。一个军事卓越的大将带领重兵,对刘邦来说就是一种威胁,这个威胁越早解除越好。
刘邦当皇帝后,为表彰手下的功臣们,他一气封了八个王,分别是楚王韩信、淮南王英布、梁王彭越、汉王信、恒山王吴芮、赵王张敖、燕王臧荼、闽粤王无诸。这八个王中,只有彭越是新封的,韩信原先是齐王,后改为楚王,赵王张敖是张耳的儿子,继承的父亲的王位。很多人会问,刘邦为什么封这么多异姓王?这在当时也是不得已的事,没有他们这些手握重兵的将军们,就不可能战胜项羽,这也是拉拢他们的一种方式。其中最强大的当然是韩信了,这也是为什么项羽一死,刘邦马上夺去了韩信兵权的原因,并把韩信异地安置成为楚王的原因。
刘邦虽然当了皇帝,他很害怕这些异姓王将来会成为他的对手,起来反抗他,这些人功高盖主,都手握重兵,在领地上简直就是一个个土皇帝,说不定哪一天起来造反,把他这个真皇帝推下去。因此,刘邦很早就在谋划,寻找机会除掉这些心头之患,使得自己的刘氏江山更加稳固。那他是怎么对待这些异姓王的呢?
韩信成了楚王后,很快就被人告发,说他要造反。得到消息的刘邦听取了陈平的建议,假装去云梦游玩,并在陈地接见各位诸侯。韩信虽然心里不踏实,但他为表忠心,就带着刘邦的仇人、投奔他的好友钟离昧的人头去见刘邦。结果刘邦连问都没问就让人把韩信押了起来,并带到了长安。韩信这才明白,"狡兔死,走狗烹;高鸟尽,良弓藏;敌国破,谋臣亡。"但后悔也来不及了。好在刘邦没有真凭实据,只是削夺了韩信的封号,把他贬为淮阴侯。
高祖十年,韩信原先的手下、巨鹿郡守陈豨自立为代王,起兵造反。刘邦亲自领兵平叛,留守的皇后吕雉得到消息,说韩信暗中勾结陈豨要造反,吕后赶紧找来萧何商议。最后萧何利用韩信对他的信任,把韩信骗入宫中,被吕后派人抓获杀死在长乐宫钟室。可怜一个用兵如神、威震八方的的英雄,竟然如此惨死。对于韩信造反一事,有人说是刘邦故意栽赃、陷害,也有人说确有此事,陈豨的造反和韩信脱不开干系,是韩信授意的,恐怕真正的原因还是刘邦想斩草除根、彻底根绝对自己的江山的威胁。
韩信被杀后,刘邦把目标对准了彭越。刘邦平叛陈豨时,梁王彭越称有病不能随军,而改派他人。刘邦很生气,就派人去责备彭越。彭越手下人劝他造反,被他拒绝,后来却还是被人告发说他造反。刘邦趁势派人捉拿了彭越,虽然经过审判,也没有彭越造反的证据,但还是把他废为平民,流放到青衣县。彭越在去流放县的途中正巧遇见了皇后吕雉,号啕大哭的彭越在吕后面前辩解,自己没有任何造反的意思,是受到陷害的,希望吕后让他回到自己的家乡去。
吕后当面答应了彭越的请求,暗中却又让彭越的门客再次告他造反。正中下怀的刘邦为了自己的权威,不惜杀鸡儆猴,残忍的把彭越碾成肉泥,做成人肉丸子,送给那些开国大臣们吃,连彭越的三族都没有放过。
韩信和彭越的死深深震惊了剩余的几个异姓王,深怕刘邦哪天也对自己下手,从此都对刘邦起了戒心。汉王信投靠了匈奴,刘邦征伐匈奴虽然杀了汉王信,但也很狼狈,被匈奴围困,后买通单于的妃子,采取和亲政策才换来一时的安宁。淮南王英布后来造反,刘邦几经努力,最终在长沙王吴芮的侄子的帮助下将英布杀死,而刘邦也中箭受伤,病得很厉害,并因此不治身亡。
刘邦虽然已死,但他剪除异姓王的努力却使大汉王朝从此趋于平静,根本上解除了内部的威胁,从而为后世的几代帝王开启盛世创造了有利条件。刘邦剪除异姓王,是当时治理国家的需要,也是巩固朝廷统治的需要。试想,在一个国家里面,还有几个手握重兵的土皇帝,这个国家还算完整吗?万一哪天他们也想起来做皇帝怎么办?看来,刘邦还有很有远见卓识的。
标签: